110-120(10/34)
,“老子现在有多少个异姓兄弟了?”下属也懵逼,期期艾艾地回道:“好像,好像有十个?十一个?”
“算了算了,数不清不数了。只要事能办成,都是老子的亲兄弟!”
半个月后,张俊向赵芫上疏,开封官行开张了。
第113章 大雅之堂
张俊这段时间一直在开封附近的城市收购货品,高档货、普通货,一律来者不拒。高档的茶叶、丝绸、手工制品可以贩卖给各国的富豪和贵族,对他们来说,金银财宝来的太简单,反而是中原稀有的奢侈商品更为难得。又因为富豪和贵族对中原商品的追捧,本地的平民百姓,就算没有多余的银钱,也会产生购买一两件中原舶来品的冲动。贵族们喝一两金子购买的茶叶,他们可以喝一贯铜钱购买的茶叶,对平民来说,滋味大差不差也很不错。
诸国使臣的到访,就像困了递枕头来,向张俊面前精准投放了一堆商机。而且背后有官家支持,什么政策利好或者外交变动,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,可以说官行的成功开张,是顺理成章的事。
第一批商品,总价值上千万贯,如果运输路上不出意外,顺利抵达各国,那么带来的利润将会在数倍乃至十倍以上。张俊自认在计算利润的问题上,绝不会算多,也不会算少,过去十多年来的大规模经营的经验,此时带来了无法想象的优势。就好像一个白手起家的世界五百强商界大佬,忽然被挖到了另一家集团,干的是同样的事,人力、物力、资源、门路样样比原本的集团丰富,对他来说,就如同鱼入海鸟归林一样顺畅。
不过,往日他都是调派军队中的士兵,为自己跑商路,现在官行却没有了军队的人力资源,得重新组建靠谱的商队。
使者们已经归国,和他谈好了等他张俊的商队一入他们的国家,就能得到官方的优待。
现在关键便在于,需要同时建设多个面向不同国家的商队,他到哪去找那么多青壮劳力呢?
纠结了许久,张俊还是跑回东京城,向赵芫求助来了。
“官家,只要将宁州的守军拨一万人给我,不,只要拨八千人,臣敢保证,这趟买卖一定能十倍赚回本金!臣并非有意投机取巧,而是为了官家您的收益最大化,诸国路途遥远,艰难险阻,匪盗众多,若是路上丢了货物,那么前期的所有投入便都打了水漂,得不偿失。”
赵官家在前头走,张俊在后头跟着搓手,一刻不停地试图说服官家。
“臣明白,开此先例实属不易,臣可以出面和我那群兄弟们商议退伍回家,回头以平头百姓的身份加入商队,如此便没有什么阻碍了。”
前头内侍快步走来行礼,说李院士到了。
赵芫停下脚步,转身定定看向张俊,张俊的体型极壮,然而此时却弯着腰,努力做出可怜的祈求姿态,“官家!”
赵芫已有了些想法,可一时难以组织成系统的章程,沉吟着又向前走了几步,终于抓到脑子里的灵光,她说,“吴俞。”
仿佛影子般跟随着的殿前司都指挥使快步上前,“臣在。”
“朕记得各军当中,不乏年老体衰者,以及受伤残疾的士兵,”赵芫说。
“是,不过上四军经过整顿,已经没有这部分人在里头浑水摸鱼。”吴俞应答。
“除了上四军,各地厢军、边军当中,这样的士兵还有许多。”赵芫看向张俊,话说到这里,意思显而易见。
张俊顿时大喜,拱手道谢,“官家英明,老兵和伤兵在战场上失去了价值,但用以护卫商队却绰绰有余。臣这就去联系各路厢军。”
“此事,让吴俞陪你一起办。”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