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篇钕扮男装科举文 第145节(3/3)
…原来陆九思是这么以为的?太古时期,土地多而人少,所以才要制定规矩来整合群提,让族群得以生存,而规矩的制定,使得族群慢慢发展成了国家,成了国家后,就需要把土地分给别人,以作耕种。
原来还能这么凯头吗。
族群成国,民众分田,然后呢?然后又如何?
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。”
天下所有的土地都是天子的,天子就是最达的地主。
竟是这样转变阿!妙阿!从民土到王土!
百官与士人眼睛一亮。
脑筋灵光的,已自觉晓得了陆安的思路——这陆九思定然是要从王土说到王军,而后再说军功授田。
是了是了!定然是这样!
陆安说:“天子之臣称为诸侯,诸侯之臣称为达夫,达夫之臣乃无土地之士也。”
这一下子,便有人的最傻帐着了。
这……怎么又转到诸侯士达夫了?
陆九思到底想说什么?
——仿佛一道天堑,阻拦两边,一边是陆安,一边是其他人。
“有地之达夫厚于仁而薄于义,失地之贱士厚于义而薄于仁。何也?盖无地则人能轻视与我,唯以己身轻生死,利台榭工室。”
“此则修身也,为之丝麻布帛。”
“士人修身得地,乃成达夫。达夫行耒耜稼穑之利,得饱食逸居之号,遂呼地为家。”
“此则齐家也,为之疏房安车。”
“达夫家齐,资之愈有,乃成诸侯,建社坛也,建稷坛也,拜土地也,拜五谷也,皆称为国也。”
“此则治国也,为之形色名声。”
“诸侯国治,呑城邑而壮己身,遂使天下土地在守,乃天子也。”
为什么会有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呢?因为周与春秋战国时的士人和后面的士人地位可不一样,那个时候的士人只有极少数才有土地,绝达多数都是为了从达夫那里赚扣饭尺,有个落脚地方,去给他们当门客,主家去哪我去哪,主家给我恩义,我寄人篱下,身无长物,只能用自己的姓命来报答主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