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0-150(7/29)
“我名真。”女子道。第143章
皇帝将在渭水边,亲自迎接抵达长安的文臣武官。
得到这个消息,众人第一反应是——不相信。
谁不知道小皇帝已经疯了呢?
所谓迎接,大概也只是拉出那架龙头华盖的天子马车,众人隔着深色的华盖,向空马车叩首吧。
总之无论如何, 绝不是眼前这般——
万马齐鸣, 掀起黄沙蔽日,鼓角连天,气冲四野八荒。
从桥面望去,烟尘滚滚的阵列前方, 金华车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 赤色御马装饰以银当卢, 响鼻声连绵不息,让人恍然见到当年高祖扫灭胡夷, 开疆拓土的壮景。
尚书士邑手捧随行官员名录,走上了渭桥。
年幼天子也在宫人的搀扶下走下马车,他怀中抱着一物,藏在冕服广袖下,叫人有些猜不透。
天子没有去看桥上的士邑,而是踮着脚,向后面张望着。
于是渭水河畔两岸, 所有的目光都聚在后方那架朴素的皂盖马车上。
一名文士装扮的女子缓缓走下车架。
众人听见天子唤她——
——曹师。
女子随皇帝上了渭桥,尚书向天子行礼,而后所有人都看见了——
士尚书向那名女子, 执下属的礼节。
从渭桥到长安城,短短半日,所有人都在猜测那名女子的身份,皇甫嵩走在武将的队伍里,他的副将小声道:“我听见陛下,私下里唤她真卿。”
真卿……曹真?
皇甫嵩沉思着,朝中有名有姓的曹家,就那么两个,还都是宦官——已故费亭侯曹腾和已故长安乡后曹节。
曹节的家人,在先帝驾崩后就被袁绍杀光了。
难道她是曹腾的族人?
曹腾的孙子曹操如今在扬州募兵,行踪不定,他的儿子曹嵩曾官至三公,据说现在在徐州的琅琊郡,皇甫嵩便让手下书信一封,到琅琊郡,询问曹嵩此事。
一开始,皇甫嵩和其他武将一样,没人会把这名女子当回事儿,他们不敢轻举妄动,不过是忌惮女子背后的家族势力,现如今能在三辅一带拉起这样一支军队,就算家族人丁没落到推女子出面,其实力也不可小觑。
皇甫嵩镇压北宫伯玉叛乱的时候,曾在长安驻军过一段时间,因此他一直不认为天子迁都是一个好主意。
可过了渭桥之后,他所见所闻,却是一副和想象中截然不同的画面。
长安城郊外,不时能见到光着膀子的农人,在武人的带领下挥着农具,开垦荒地,挖掘水渠,护卫天子车架的军队浩浩荡荡,经过田野时,却没有一名百姓显现出畏惧的样子。
甚至于在经过一个村庄时,有一名妇人,抱着孩子,提着竹编的箩筐,来给前面的军队送粮食。
那支队伍领头的士兵并没有接受,妇人似乎有些失望,她怀里的孩子却跳了下来,拿起一个饼子,直接跑到了前面的皂盖车架旁,在皇甫嵩震惊的目光下,将饼子从车帘处丢了进去。
武官们见状,纷纷忍不住发笑,皇甫嵩却暗暗心惊。
他素来以治军严明自持,自认军中纪律不输朝中任何一支禁军,但每到一个地方,为了征粮征兵,百姓也是对他们避之不及的,即使他杀了很多羌胡,即使他是持节而行。
护送天子的军队驻扎在长安城外,而其他驱赶流民的城池门口,脏乱拥挤的场景不同,这里的流民无人看管,却自动在城门下一个茅草屋前排成一路,有士兵负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