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0-120(6/29)
道:“陛下,这次确实是我们有错在先,又被人拿住了把柄,但是清宁公主是个和蔼的君子,我们好好认错,放低态度,兴许她并不会为难我们。”丞相自觉自己已经是滢炆岛的人了,并不担心自己投降后的下场,只想国王早早投降,自己能够早日出去吃一顿饱饭。
这几天,虽然每次出去能混上一点吃的,但是养尊处优惯了的他,如何能满足于这点干粮点心。
要不是滢炆岛的人,一定要让他进来当内应,他早就呆不住了。
兹於国王似乎被丞相的话打动,他那似哭非笑的声音,终于停了下来。
“来人,磨墨!”
他要自己写降书!
丞相心急,等不得旁人,自己上去亲自给国王铺纸、研墨。
国王接过笔时,目光在丞相那双手上停顿了片刻。
不过他没有立即说什么,提笔挥书,写下代表一国之君的降书。
书成,兹於国王跌坐回去。
丞相见此,就想自己上前拿起降书,却被国王按住了手。
“来人,丞相通敌卖国,拉下去斩首示众!”
一声厉喝,丞相僵住了身子。
他不敢置信地看着凶恶地看着自己的国王,直到士兵上前拖他,才反应过来。
“冤枉呀,陛下,臣冤枉,臣没有通敌,饶命呀陛下!”
丞相死命挣扎着想扑到国王面前求饶,却被两旁的士兵死死押住。
任凭他怎么蹬动双腿,还是被拉到了殿外。
有的大臣面露不忍,但是没有人敢开口求饶。
眼看生的希望就在前方,没有人敢在此时触怒绝望的国王。
不过,更多人是对处死丞相拍手称快的。
他这几日的言行,落入众人眼中,早就已经有人怀疑他同滢炆岛有勾结。
如今所有人都在忐忑地等待滢炆岛的判决,自然看不惯他轻松的模样。
兹於丞相的死,是众人对不能反抗的滢炆岛的报复。
是他们对未来的不确定的一种宣泄。
看着丞相的人头落地,兹於国王终于起身,唤人为自己更衣。
第113章 滨理投靠
祯文二十八年,七月初三。
兹於王宫,在滢炆岛一众士兵的注目中,缓缓打开。
兹於国王一身白衣素服,手捧降书,走在最前面,身后是躬身低头的兹於群臣。
一行人在滢炆岛士兵肃穆的注视中,走到郁宁的马车前。
国王顿了顿,双膝跪下,双手高举降书,一字一顿道:“罪人佥度,代表兹於全国向滢炆岛清宁公主投降,请公主海纳!”
说完,佥度俯下身,将额头重重地磕在地上。
兹於群臣跟随国王的动作,也伏身磕头。
郁宁端坐在马车中,看着地上的人,半响才道:“奉上来!”
原本跟在她身边的刑悠,早在兹於群臣出来之前,就已经下车,站在马车旁边。
闻言,刑悠上前两步,将兹於国王手中的降书取过来,双手递给郁宁。
降书是仿古时的格式,看得出兹於国王对大禹文化的精通,不过最让郁宁满意的一点是,降书上写的兹於归降的对象是滢炆岛,没有提到大禹。
看在这一点上,郁宁决定对兹於君臣稍好一点。
她认真地看完降书,然后道:“国王玉玺呢?”
闻言,兹於国王佥度立刻从身后人的手中接过玉玺,双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