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-50(25/49)
走OA申请一下,如果需要打印文件的话就连wifi,密码是***,有快递的话可以放在前台,就填律所的地址……”HR一边走一边介绍着。
大部分布局其实跟普通律所差不多,唯一不同的是还有专门的雪茄室,季舒楹多看了一眼。
九点半,组内的人陆陆续续到齐了。
分配给她的带教律师是个资深中年女律师,姓王,打了招呼后,先加了微信,而后拉她进了律所的大大小小群。
除了工作群之外,昨晚于惠还拉她进了个小群。
听说组里要来新的实习生,其中一个还是于惠的学妹,大家都展现出了高度的热情。
当然,这种热情还有个原因——终于有人来分担琐碎的文书工作了。
这次组里一共招了两名实习生,除了季舒楹,还有一个男生,名字叫陈向榆,二十三岁,海外留学回来,去年年底刚LLM毕业。
陈向榆长得很高,清瘦,戴着眼镜,穿着也很正式,颇有质感的手工定制西装,一看就知家境不错,透着浓浓的书卷气和学生气息。
他的工位离季舒楹的不远,两个人也友好地打了招呼。
最初的寒暄和热闹过来,众人很快进入工作状态,开会的开会,出外勤的出外勤,写文书的写文书。
一时间,空气安静,只能听到笔记本键盘被敲响的声音和打电话的低声交谈,气氛十分紧迫。
季舒楹收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王律安排她去写一个案例检索。
接到任务,季舒楹没有直接转身回位置埋头苦干,而是礼貌地问:“王姐,这个检索是拿给谁看的呀?您希望呈现什么效果?有没有案件背景或者更多的资料呢?”
王律倒是没想到季舒楹会举一反三,看一眼旁边工位的陈向榆。
陈向榆的带教律师是裴律,此刻,收到任务的陈向榆正在埋头兢兢业业地干活。
她叹息一声,温和地回答了季舒楹的问题,还夸了一句,有过实习经验的就是比没有实习过的更会主动收集信息。
季舒楹认真听着,待王律讲完之后,却仍没有急着离开,先要了一份KS常用的文书格式和模版,才回到工位。
上午十点整,季舒楹开始查资料写文书,写完之后,检查了一下标点符号和格式,交给王律。
专注起来之后,时间过得很快,中午十二点,季舒楹停下手中的工作,HR说要约饭,带她去了楼下的快餐厅,顺带讲了一些别的情况。
“今天上午感觉怎么样?适应得如何?”
季舒楹想了一下,回答:“挺好的,组里的前辈们都是很好的人,学到了不少东西。”
“遇到的姐姐您也是很好的人。”
HR笑了,新入职的员工身上就是有活力,不像她已经死气沉沉了。
她看着季舒楹年轻无暇的面容,也担心对方遭到摧残,顶不住实习期的压力,便好心提点了几句:
“你们组的组长,也就是裴par,可能在工作上有些严格不近人情,但是只要能狠心熬下来,你学到的东西会比在别的地方都多,而且那个组的奖金一直是所里最高的。”
季舒楹咬着吸管,正在喝水,闻声点了点头。
下午也依然很忙,除了偶尔上厕所喝口水休息一下,几乎没法停下来。
KS的工作量显然要比之前呆在君德的多许多,但季舒楹在这里也学的也更多,不是千篇一律的送材料寄材料,王律很认真负责,是真的有把她当学生,在传授东西,带着她思考。
就在这时,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