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5章 朝堂(3)(2/4)
郎、石太傅,” 他目光如炬,扫过石相一党,“届时是你们去前线御敌?还是你们去灾区赈灾、安抚流民?又由谁去抵挡这内忧外患?!”这武将的质问,如同重锤砸在鼓面上,瞬间引爆了整个朝堂!
“是啊!河北道糜烂,赈灾钱粮尚不足,如何支撑削藩战事?”
“藩王虽有逾矩,但终究是皇家血脉,岂能轻言刀兵?当以安抚为主!”
“安抚?再安抚下去,藩王眼中还有朝廷吗?税赋不缴,兵将自募,与国中之国何异?”
“削藩也需徐徐图之!操之过急,必遭反噬!石太傅欲效晁错旧事乎?(晁错因削藩引发七国之乱被杀)”
“哼!我看是某些人畏惧藩王势力,甘为藩镇张目,置朝廷法度于不顾!”
文臣武将,各执一词,引经据典,互相攻讦。方才还庄严肃穆的太和殿,瞬间变成了喧闹的集市!紫袍绯袍交错,唾沫横飞,面红耳赤。支持削藩的慷慨激昂,痛陈藩镇之弊;反对者则忧心忡忡,大谈内忧外患、社稷倾危。双方唇枪舌剑,互不相让,声浪一浪高过一浪。九层金阶之上,小皇帝被这突如其来的激烈争吵惊得小脸发白,下意识地又往珠帘方向缩了缩。珠帘之后,石太后的身影依旧端坐,沉默着,无人能窥见其神情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过了一会。
石太后的声音带着一丝探究,将焦点转向了沉默片刻的赵明诚:“中枢令,哀家想听听你的看法。”
赵明诚上前一步,躬身行礼,姿态恭谨,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:“回禀太后,老臣自始至终都认为,削藩之事,操之过急。其中关隘,盘根错节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” 他顿了顿,抬眼瞥了一眼石锦朝,慢悠悠地补充道,“若要老臣直言……只怕会失了公正,惹人非议啊。”
“无妨!”珠帘后的声音斩钉截铁,“中枢令乃国之柱石,但说无妨!哀家与陛下,自有明断。”
“谢太后。”赵明诚挺直腰板,目光扫过殿内群臣,声音沉稳而清晰:“老臣以为,天朝诸位王爷,虽各拥重镇,然其力量,尚不足以撼动中枢之根基。朝廷真正的隐患,不在藩篱之外,而在民间之内!此祸不除,犹如堤下蚁穴,日积月累,恐有溃堤之危!”
他这番话如同石破天惊,瞬间盖过了方才关于削藩的争吵。殿内再次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窸窸窣窣的议论声,官员们面面相觑,不知这老相爷葫芦里又卖的什么药。
石锦朝眉头紧锁,立刻追问,声音带着警惕:“中枢令此言何意?何为民间隐患?”
“天灾人祸,皆为隐患。”赵明诚不疾不徐地回答,“天灾无常,非人力可全控。然人祸,却可防、可控、可治!” 他眼中精光一闪,从宽大的紫袍袖中,郑重地取出一份装帧朴素的奏疏,“老臣这里,恰有一封来自河东道云州高阳县的奏疏,其所述之‘人祸’,触目惊心,直指国本!还请陛下、太后御览!”
话音未落,早有准备的殿前司侍者们立刻行动。一份份早已誊抄好的奏疏副本,如同流水般迅速呈递到小皇帝和珠帘后的石太后面前。更多的副本,被侍者们恭敬地分发到殿内每一位大员手中。
石太后展开手中的奏疏,只扫了一眼开头几行,便微微蹙眉,轻声道:“够长的呀。” 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。
赵明诚立刻接口,声音带着一种发现璞玉般的赞叹:“太后明鉴!此疏名为《陈石疏》,乃高阳县令张棋(张经纬)呕心沥血所着!老臣初见此疏,亦是为之震撼!其文条理之清晰,剖析之深刻,证据之翔实,实为罕见!为了便于阅览,门下省的同僚们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