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章 雁塔留名(2/3)
其中一人面露不悦,但被同伴拉走了。
淑仪紧张地环顾四周:"七哥,我们继续往上走吧。"
登上第五层时,他们来到了着名的"雁塔题名"处。
墙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历代进士的名字,新近及第者的名字还用红漆描过,格外醒目。
一群衣着光鲜的学子正围在那里,有人高声诵读墙上题诗,有人恭敬地抄录名字,还有人在议论谁家公子今年高中。
"看看这些人,"谭嗣同低声对妹妹和刘世延说,"如同苍蝇逐臭,蜂拥而至。他们崇拜的不是学问,而是功名。"
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学究正在给年轻学子讲解:"...自唐以来,能在雁塔留名者,无不光宗耀祖。尔等当以此为志,刻苦攻读,方不负父母师长期望..."
谭嗣同听不下去了,他大步走上前去,朗声道:"老先生此言差矣!雁塔留名者固然有真才实学之人,但更多是只会做八股文的庸才!科举取士,早已背离选拔人才的本意!"
一石激起千层浪。整个五层顿时安静下来,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谭嗣同身上。
老学究气得胡子直抖:"哪、哪里来的狂徒,竟敢在此大放厥词!"
淑仪脸色煞白,急忙上前想拉回兄长,却被刘世延拦住。
刘世延低声道:"让他说。嗣同兄憋了太久,今日不吐不快。"
谭嗣同站在人群中央,毫不畏惧地环视四周:"诸位同窗,在下湖南谭嗣同。今日所言,绝非一时意气,而是深思熟虑之见。请问诸位,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?"
小主,
人群中有人喊道:"自然是金榜题名,光耀门楣!"
"错!"谭嗣同斩钉截铁,"读书是为了明理,是为了济世安民!而如今的科举,考的是什么?是能否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,是能否按照固定格式写出八股文!至于文章是否有真知灼见,是否关乎国计民生,反倒无人问津!"
一位穿着举人服饰的中年男子冷笑道:"年轻人好大的口气!你可知科举制度延续千年,自有其道理?若无科举,如何选拔人才?"
"选拔人才?"谭嗣同反问,"请问这位前辈,可知道宋代大儒朱熹曾言'科举坏人心术'?可知道明清以来,多少有真才实学之士因不善八股而名落孙山?又有多少庸碌之辈因熟谙考场套路而平步青云?"
老学究气得直跺脚:"狂妄!狂妄!科举乃国家取士大典,岂容你如此诋毁!"
谭嗣同不为所动:"我诋毁的不是科举本意,而是它如今的腐朽形式!诸位请看——"
他指向墙上的题名,"这些名字中,有多少人后来真正为国为民做出了贡献?又有多少人在及第后便沉溺酒色,贪图富贵?"
人群中开始窃窃私语。一个瘦弱的年轻学子怯生生地问:"那...依谭兄之见,该如何改革?"
谭嗣同眼中闪烁着光芒:"首先,当废八股,改试经世致用之学;其次,广开学校,教授西学与新知识;再者,当允许女子入学,使天下英才无论男女皆能为国所用!"
"荒谬!大逆不道!此人莫非是乱党?"反对声四起。
一位官员模样的人厉声喝道:"来人哪!把这个口出狂言的狂徒拿下!"
几名衙役闻声而来。淑仪急得眼泪都要流出来了,刘世延连忙上前,亮出身份:"且慢!家父乃迎抚刘锦棠,这位是家父故交谭继洵大人之子谭嗣同。年轻人一时激愤,言语或有不当,还望海涵。"
听到"刘锦棠"三字,那官员脸色变了变,挥手让衙役退下,但仍严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