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1章 忆秦娥(2/3)
西为北砖门;东城二门:正东为冠氏门、东南为朝城门;西城二门:正西为魏县门、西南为观音门。又引御河之水经西渠穿大名府故城而过,并修建水关二个,上水关曰善利、下水关曰永济。下了船,但见码头上人来人往,熙熙攘攘,虽不如汴京繁荣,却也是一派热闹景象。
水路通达之处,总是便利发展。
仅此而言,隋炀帝便称得上有大作为的。
其征发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,连接黄河淮河,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,连接淮河长江,构成下半段。三年后,用河北民工百万余,挖永济渠,通涿郡南,构成上半段。又过两年,疏通江南河,直抵余杭。至此,共用五百余万民工,费时六年,大运河全线贯通,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,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。
虽然隋炀帝荒淫奢靡,好大喜功,但这绝对不是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原因要目的,而是出于当时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需要。但主要应是出于政治与军事的考虑。隋炀帝曾三下江都,但绝不是单纯的去看琼花,而是着眼于扬州所具有的重要经济政治地位。认为炀帝开河仅是为了玩,是说不过去的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隋代开运河,炀帝并非首创。早在开皇四年,国家仓廪空虚,隋文帝希望在水旱之年,国家能有充足的粮食储备。为了方便漕运,他在下令建造大量仓库的同时,从潼关到长安,引渭水,开凿了广通渠。开皇七年,为了进一步扩大漕运,隋文帝又开凿了山阳渎。由此可见,国家当时的确需要开凿运河,而隋炀帝开运河仅仅是隋文帝开运河的继续。开通运河的主要目的,是为了沟通京师洛阳与江淮的交通,便利漕运。
江淮以南地区经过三国以来几百年的发展,已经逐渐在全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。荆州和扬州均富甲一方,整个南方也成为全国鱼盐杞梓以及丝麻布帛的主要供应地,但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却在洛阳。所以,运河一旦开通,就能把全国的政治重心与经济重心联系起来,把富庶的江南财富以田赋的方式加以征集,并通过运河转输到洛阳。另外,在隋朝建立以前,中国长期处于南北朝分裂的阶段。江南从东晋开始就形成了门阀士族的特殊势力。隋朝建立以后,陈朝的残余势力一度与中央对抗。开凿大运河有助于中央对南方的控制,加强中央集权。
历史总是成功者的历史,统治者的春秋笔法可为世间一绝。
真正步入仕途,王棣的眼界上了一层高度,考虑问题的角度也随之改变。好在他前世厮混官场十数年,此中门道很是拎得起。眼前这元城县便是攀登高峰之始。
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。
“令仪兄,一路辛苦了。”宗泽迎上前来,与月前相比瘦了些,肤色更黑,精神头却是不错,双目炯炯有神。
他的任命与王棣同时下达,但是“即日赴任”。临行前王棣与之有过一番交谈,大名府的情形较为复杂,二人又在府治县为官,此次上任必是困难多多,宗泽先行,正好可爱先摸清当地情况,待王棣到任再商议施政策略。
太祖建隆三年十二月,诏中书门下“每县复置县尉一员“。并对其职责作出规定,“凡盗贼、斗讼,先委镇将者,诏县令及尉复领其事“。在缉捕盗贼的过程中,县尉要“躬亲部领收捉,送本州“。此类差使针对性较强,要求县尉自身素质要好,方能更好地履行职责。是以,县尉一职常以武官领之,但亦非定制。
京畿县尉正九品,而州府县尉则是从九品。
宗泽合该着绿色官服,今次在码头上迎接王棣一行,算是个人行为,便没穿公服。
王棣微笑上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