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艾西小说网

艾西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大宋河山 > 第203章 留家

底色 字色 字号

第203章 留家(2/3)

,一眼就瞧出这套拳法是龙虎山张天师一脉的武技,却多了凌厉狠辣,无有花哨赘余招式,应是揉合了军伍中的格斗术,杀伤力极大。

    见周侗收了轻视之心,王棣这才将与苏三、苏八几人的渊源说了说,毕竟这几个都得过周侗授艺,算是记名弟子,非御拳馆的学徒可比。

    一番交谈下来,听周侗亲口说了教习的徒弟中,卢俊义、林冲、史文恭和武松几个算是学的最好的,皆可独当一面。

    好嘛,果然教了几个梁山好汉呢。就是不晓得周拳师知道卢俊义犯事被通缉会是什么反应。

    这位元城县三班都头武松亦是周侗高足,因从师学艺差了好几年,倒是没见过苏三、苏八的,否则早该乖乖的给师兄行礼了。

    略微走了走神,王棣一行在门子的恭送下进了县衙。

    地方政府的官员必须住在衙署内,乃是出于履行职责、方便工作、环境安全和廉政保密等多方面的需要。

    唐宣宗时,崔郢任京兆尹,发生了“囚徒逸狱而走”事件,皇帝遂“命造京兆尹廨宅”于衙内,并严申“京兆尹不得离府”。自此,州(县)官员必须住在县衙。

    当然,县衙大院住的可不仅仅是主官及其家眷,属僚、胥吏也多有在衙署就住。

    小主,

    元城衙署瞧着与“气派”毫不沾边,官不修衙嘛,却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,里头可是宽敞的紧。

    王棣让苏三等人先去后院安放行李,他则随着宗泽参观参观县衙,自己这一亩三分地,总得先熟悉熟悉。巧的是,今日县衙休沐,衙中官吏除了值班坐堂的寥寥数人,尽皆外出走亲访友忙私事,显得很是冷清。

    元城县衙坐北朝南,有大门三间。

    进入县衙,首先映入眼帘是照壁,为青砖浮雕组成的一字型建筑群,正中有一个形似麒麟的怪兽,叫“犭贪”,主要是警戒官员不要贪赃枉法。照壁对面的牌坊叫“宣化坊”,它面南书“菊潭古治”,面北书“宣化”二字,是知县每月的初一、十五宣讲圣谕,教化百姓的地方。大门面阔三间,明间为百米甬道的过道,东梢间的前半间置喊冤鼓一架,供百姓击鼓鸣冤之用;西梢间的前半间立有两通石碑,上面刻着“诬告加三等,越诉笞五十”,更增加了县衙的严肃性。

    进入大门,就能看到寅宾馆、衙神庙、三班院、膳馆。过了仪门,是高大壮观的县衙大堂,大堂为单檐硬山式建筑,建筑面积较大,堂前有宽阔的月台,堂内雕梁画栋,彩绘清晰美观。堂中有一暖阁,为知县公堂。暖阁两侧分置仗、刀、枪、剑、戟、刑具等,也为知县审理重大案件、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。暖阁中间的八卦图,精致优美,周围的三十六只白鹤栩栩如生,欲展翅飞翔。两块跪石上留下的跪坑格外引人注目,它体现了封建时代的威严和等级。大堂前甬道的两侧,东为吏、户、礼房,西为兵、刑、工房,是衙门的职能办事机构。大堂东边为县丞衙,西边为主簿衙。

    穿过屏门,即为二堂,是知县调解处理一般案件的地方。过二堂就是三堂,是知县日常办公的地方,如果办理的案件涉及机密,即在此审理。三堂后为后花园,已毁。衙内院落开阔幽静,气氛肃穆。院中植了株桂花树,树高三丈,枝叶繁茂,另有一株南天竹,四季常青。另外,在三堂的左右还有一个跨院,称为东西花厅院,是知县及其家眷饮食起居的所在。后面有后花园,是知县休憩娱乐和回避政事的地方。

    整个建筑群严格按照官衙监制和堪舆学说而建,体现了地方衙署座北面南、左文右武、前衙后邸、监狱居南的传统礼制思想。

    走马观花地逛了一圈,王棣在三堂前停了下来这里,便是他的书房了。

  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  新书推荐:您有新的渴了么订单 欢迎来到地球最终直播 功名利禄 撩完死遁后,被黑化师兄亲哭了 和大佬闪婚后,他又撩又宠 问山河 华娱从2014开始 女配修仙,我炼丹真是为了养娃 带着农场穿越到荒年,吃喝不愁啦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