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0-120(2/29)
清晰,又越发模糊。“滋啦——”
像是滚烫的热油里飞溅了什么带水的物什。
“豆花儿,豆花儿,甜豆花儿嘞~!”
“大清早的你还砍,看看这菜嘛,好水灵嘛。”
“好嘞好嘞,八文钱就成,您慢走!”
熙熙攘攘的热闹声传来,带着让许易水感到熟悉又亲切的烟火气。
“怎么了?”
见她放下了轿帘摇头,孟寒雁询问出声。
“只是忽然想到了一点事。”许易水道。
孟寒雁并不是一个喜欢窥探别人隐私,还刨根问底的人,更何况,她也并不认为许易水能想到什么“大”事。
只是或许是因为避子汤,又或许是因为只有两个人的马车太过安静,于是孟寒雁多问了一句:“什么事?”
然后,她听见许易水声音平稳地说道:
“原来,这座雕栏玉砌的宫殿,困住的只有那高座在金椅上的一人而已。”
只有那个号称万人之上,最尊贵的人,再也走不出来了。
其他的人,掩人耳目也好,欲盖弥彰也罢,总还有这样那样的理由和机会,出宫走一走,看一看。
帝王出宫,却是政事。
家事即为国事。
这样的日子,要一直持续到,苏拂苓的死亡-
“国子监吧。”
观星楼是钦天监的地方,听名字,似乎要晚上,月亮和星星出来之后,才有的看。
许易水做了决定,又有些担心:“我可以进去吗?”
“不会打扰到大人们读书吧?”
她先前就听闻过,这国子监只招收两种学生。
一种是出生就在皇城里,耳濡目染,说白了有权有势,家里有背景的,将孩子送进去培养。
而另外一种,则是准备考取功名,留在皇城,成为背景的。
大夏的文臣武将通过科举选拔,一共有六场重要的科考,最后两场,分别是举人们的会试,和贡生们的殿试。
只有举人才能参加由礼部主持的,在京城举行的会试,若是会试通过,就成了贡生,而贡生们再参加最后的殿试。
第二种能够在国子监求学的,便是已经走到会试的举人,和已经通过会试,只差殿试就能成为官员的贡生们。
凭借关系和钱。
当然,进这里还得参加考试,如果没通过国子监的入学考试,就只能自己租房子或者住客栈等着会试乃至殿试了。
不过大夏朝的风习,更多的学子还是更愿意在国子监里等待。
/更多内/容请]搜索[频道:。
一来有学习氛围,大家都在备考。
二来,不论考不考得上,也一同求学了一段时间,怎么也算是结交上了同窗之情。
“还算不上大人。”
孟寒雁倒是不忘纠正许易水的称呼。
“这里面,有三分之二的人,以后都做不了官的。”
大人?
若只是国子监求学就能算大人的话。
那站在观星楼丢个碎金子,砸中十个人,九个人都是大人。
“你以前也在这里求学吗?”孟寒雁早有准备,许易水换上了放在车架底下的,国子监学子服饰。
听孟寒雁的语气,似乎对国子监有些旧怨?于是许易水随口问道。
“我不配。”孟寒雁摇了摇头。
她以前只是奴,能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