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0-170(18/29)
看一看,左右还有时间,莫要愁眉苦脸了。”“你怎么知道我愁眉苦脸?”意识到自己确实紧锁着眉头,曹班苦笑,按了按眉心,裹紧身上的毯子,从席上站起身,搓了搓手,走向屋内的炭盆。
“我还不知道你吗?”段宁似乎笑了,“你那边降温了吗?我听见炭火的声音了。”
“寒潮吧,还没到时间,可能过几天温度又回升了。”曹班轻轻擦了擦鼻子,手心贴向炭盆,身上的温度回来了一些。
“他有痴症,本身就是不稳定因素,我不想让身边留有更多的不稳定因素。”
“我最近在看,宗室的其他孩子。”曹班道,“还有新收来的孤儿们,我可能会选一些,带在身边。”
“豁——”段宁夸张地叹了一声,“有人知道你的想法吗?”
“暂时没有。”
要是有人知道,必定前赴后继想办法送孩子来。
“姐你那边……”
曹班刚要说些什么,就被段宁打断了:“我不行的啊!养小孩你自己养,我脾气差,没耐心的!”
……
第二日没有常朝,曹班早起用过早膳后,在书房里看青州的战报,顺便等尚书台的小吏将需要她审阅的公文送来,没想到院子里,突然吵闹起来。
除*了人声,为什么她还听见了“嘎嘎”的鸟叫声?
秘书官阿荷比她还好奇,主动站起来,表示替曹侯去看看。
片刻后,外面吵闹的人声中,混杂了阿荷的声音,听起来很生气的样子。
似乎还能听见贾诩沙哑的声音,以及一个陌生的男声。
什么公文,需要尚书令亲自来送?
曹班放下笔,走出房门,来到院子里。
一个衣衫凌乱的文士,左右两只手,一手抓着一只大雁,背对着她,和阿荷争论着。
院内,一架牛车上门放着成捆流光温润的彩色束帛,车下堆着十多只大木箱。
“这是谁的纳吉礼,怎么堆在这?”
曹班饶有兴致地看了看文士手里的两只大雁。
“曹侯。”“曹侯!”贾诩和阿荷见曹班出来,异口同声道。
文士闻言,猛地一转身,拜服在地,手里的大雁挣脱在地,被捆住的翅膀不停用力。
“曹侯!恕嘉冒昧,替袁氏公子议纳采之事!”
院内,一瞬间,如死一般沉寂。
曹班是完全没反应过来,文士身后,贾诩的表情格外淡定,但阿荷已经暴怒着撸起袖子冲上来。
地上的两只大雁,挣扎着发出“嘎嘎”的声音。
第167章
“说吧, 不知本侯有幸,得袁氏哪位公子青眼?”
曹班声音很年轻,与她的外貌给人带来的第一印象一致。
但亲眼见到这个在院子里好奇打量大雁的女郎, 坐在了司隶校尉的位置上,那又是另一回事了。
早知是这样, 借郭嘉一百个胆子, 也不敢来啊!
没错,向袁绍建议,替袁氏子求娶曹班的是他,主动请缨来长安的也是他,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, 曹班背后, 有某个人,或者某个家族的支持。
郭嘉虽然出身名士摇篮颍川,却是寒门子弟,他的父母坚信多子多福,为了养活弟弟妹妹们,他少年时在颍川的士家做工,后因天资聪颖,得到荀慈明的赏识,才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。
黄巾之乱后,他跟随荀氏迁往冀州,通过荀谌的引荐,进入袁绍帐下。
然而,